媒体报道
MEDIA REPORTS
书刊媒体

【中华建筑报2010/06/01】设计师林选泉为您解读世博园区公共空间设计

设计师林选泉为您解读世博园区公共空间设计--精彩世博 内外皆风景

 


《中华建筑报》2010/06/01   本报记者 肖辉

原文链接:http://news.idoican.com.cn/zhjzb/html/2010-06/01/content_812760.htm?div=2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次探索未来城市发展、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具有为各个国家在特定的空间载体中搭“台”展示自己国家的经济、科技与文化实力的功能。在信息时代,当人们对信息的获取不再遥不可及时,人们对世博的关注渐渐从实体展品转向对整体世博园区的交流空间的重视,其外部公共空间不但需要象一条缎带般将园区内的颗颗明珠完美串联,而且将为大量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全球狂欢”以及消费的场所。因此,世博园区内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与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博盛会开幕已近一个月,公共空间的运行状况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

带着问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上海世博会浦东临时展馆及配套设施项目景观设计总设计师林选泉先生

 

“上海世博会浦东场地公共空间设计是以参展国家为主体,在项目主体多、设施种类多、边界不稳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综合复杂的特殊项目”林选泉向记者介绍,“我们的设计方案探索了城市事件下公共空间的设计所面临的诸多挑战,以及应对的空间布局策略、空间氛围烘托、应对的人性化表达以及展会期间运营管理配合等措施。综合运营一周的情况来看,公共空间设计运行平稳,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配合公共区域的各种文艺演出、互动项目以及盛装巡游,相信身处园区内的游客能够体验到‘精彩世博内外皆风景’。”

 

  记者:自2002年上海申博成功后,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的编制经历了调研论证和园区规划范围调整、专题研究和国际研讨、方案征集评审和综合优化等阶段,规划方案逐步成型。那么,从整体来看,世博园区最终采用的布局方案具有哪些特点?

 

  林选泉:综合政府目标、潜在需求和市场运作等各方面因素,本次世博会客流总规模目标值为7000万人次左右。在极端情况下,室外公共空间将面临人流巨大以及室内展馆空间有限的双重压力,届时将成为承担主要人流的“容器”。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次世博也是一次“室外世博会”,因为当展览不再仅仅是“展品”同时也是文化与城市生活理念碰撞的时候,就不仅要重视室内的展示空间,更需要营造一个快乐交流、体验互动、文化多元的世博公共空间。

 

  因此,世博园区公共空间的设计规划在合理有序的落实大量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也满足了为展馆提供室外展示、小型演出、游人的休闲活动、排队等候以及人流疏散等空间功能需求,同时进行合理高效的人流组织,将高密度人流在高温等恶劣气候以及有限的室外空间条件下的被动等待变成积极的参观游览,将“等候”、“参观”和“互动”、“游览”成为室外空间的主体行为。

 

  室外场地公共空间结构表达要注重整体协调性,简洁大方,处理好与展馆、配套设施以及舞台演出等的关系,使场地成为一个积极的交通与交流空间,成为室内展馆空间的有利补充。

 

  世博会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的高低的直接体现在场地中系统完善的配套设施,满足人在世博围栏区的安全而有序的活动。除了设置合理规模的四大建筑设施:餐饮、购物、功能与援助、厕所外,同时针对上海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有史以来最大的人流,人性化细节还体现在:遮阳、降温、直饮水、坐椅、以及对演艺空间、夜景照明、标识导向、预约机、银亭信息亭、信息发布、广播监控等30余项配套设施进行合理布置与设计。

  对场地中的巨大人流主要采用分级别的标识、廊状遮阳体系、导向性的线性铺装纹理。



  进行高效合理的组织与引导。此外,室外场地基本以平地为主,尽量减少高差,基本不设水体。场地广场上的许多设施如休息坐凳,树箱花箱、小型舞台,临时遮阳、移动厕所等尽量采取可移动和可快速装卸的特点,以应对临时场地巨大人流的挑战需求。

 

  记者:世博会园区除了要提供必需的建筑物之外,更需要从人的感受与体验角度提供完善的外部开放空间体系。我们知道本届上海世博会设置了多等级的广场系统,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广场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功能定位。

 

  林选泉:广场系统设计整体上以网格的形式吻合城市肌理,形成方正、秩序的空间结构和明确的方向感,适应世博会高密度人流,同时与曲线、自然的楔形绿地对比达到世博场地空间的和谐统一。

 

  园区内的广场空间根据不同功能和景观特征,分为展会广场、主题广场、高架广场和出入口广场四大类型,同时依托广场体系建立“区—片—组—团”服务设施分级网络。

  主题广场与展会广场是世博园内的核心广场,为游人提供多功能、多层次的室外活动,同时也是重要的人流疏散避难的场地与通道。在广场中按照功能要求,划分为:交通性空间、过渡性空间、广场核心空间、遮阳休憩空间、演艺空间以及部分展馆的室外展示和等候空间。

 

 

    世博园240多个外国国家馆依据所在洲的地理位置聚集分布,每个洲都有自己的主题广场。世博是一次盛大的全球聚会,多元文化交融需要文化主题的演绎,而空间载体集中体现在亚洲、大洋洲、欧洲、美洲和非洲五个主题广场。其中,亚洲广场用“水墨“元素形成黑白灰空间,用“竹阵、竹伞”构成内敛含蓄的东方空间体验。大洋洲广场让自由曲线形成“海洋岛屿”,描绘出一幅温婉宁静的土地画面。欧洲广场提取了拥有欧洲客厅之称的“圣马可广场”线条形成秩序严谨的空间感受。美洲广场上生长出热带雨林里的苍天大树,这抹浓绿与自由包容的文化共生。非洲广场则以“撒哈拉之眼”和“沙漠绿洲”为元素,用黄色和斑纹与的非洲馆立面呼应,释放出热情奔放。此外,在五大主题广场内的核心空间还设置有“体验单元”,面积约几十平方米,结合虚拟现实、多媒体技术和高科技互动技术,让观者从五感上全方位得到体验,实现展馆活动的室外互动。

 

  在五大洲广场以及组级广场设置的表演舞台,以184天每天平均3场表演估计,世博期间约近2万场的演出,每天吸引观众超过20万人。演艺内容以展示主题风情歌舞活动以及户外音乐会和演唱会为主,以及小型的文化演艺活动,缓解馆内人流压力,实现展示空间向交流空间的转变。

 

  记者:近日,观博人数连创高峰,同时,随着温度的逐渐上升,高温已经成为游客及主办方共同面临的一大考验,请您从设计者的角度为广大游客介绍一下园区内的遮阳降温系统。

 

  林选泉:上海世博会184天展会期间,将会遭遇梅雨、台风、高温等恶劣天气的影响。夏季持续时间一般140天以上。因而在世博场地设计中,提供合适的遮阳与降温设施是世博期间漫长夏季里的最大挑战之一。

 

  在场地降温设计中,单纯把目标放在如何降低温度上,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场地降温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提高人体舒适度,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子包括气温、相对湿度、风和热辐射。在高密度人流开放空间设计中,应该着眼于从提高人体舒适度的角度出发,进行场地遮阳与降温设计。

 

  上海世博会场地公共空间将肩负容纳巨大人流的重任,遮阳避雨设施需求量大;场地空间的复杂性、配套设施多且边界条件不断变化,需要统筹布局遮阳设施,实现系统化,并且在满足遮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技术与艺术的融合。

 

  基于对场地的人流流线的分析:以东西向高架平台为主,南北向高架及楼梯出口以及园区公交形成的南北向人流为辅呈鱼骨状,遮阳设施布局形式需考虑游客分布及行进方式总体上形成线性网状的遮荫体系,其中高架平台形成东西向的主廊道,纵横向设置次廊道。并在广场核心区周边设置集中成片状的遮阳休憩区。而在出入口、楼梯口等场地交通节点则避免布置遮阳设施造成人流拥堵。

 

  世博场地遮阳分:高架遮阳、设施遮阳以及绿地遮阳三种形式,其中设施遮阳又可以分为:固定卸遮阳设施(占30%)、临时可拆卸遮阳设施(占70%),以及世博运营期间的临时可移动遮阳设施。不计建筑阴影面积,建设期间浦东11组团平均遮阳率达到30%。




  依据人体舒适度模型以及实验表明,雾喷降温设备宜结合遮阳设施布置降温效果明显好于太阳直射下的场地降温效果。而世博场地降温系统设计采用了“低压两相流喷雾降温系统”,雾喷降温设备根据水雾蒸发吸热的原理,以水为原料,利用设备压力,使水通过微孔撞击雾化,形成自然水雾,以达到降低局部空间的环境温度的效果。由于结合风力输送,低压两相流雾喷技术相比高压雾喷技术,具备影响人体舒适度因子中除了“温度、湿度”外,增加了“风速”这一因子,故而,基于人体舒适度的“降温”效果是更显著的。

 

    遮阳与低压降温终端的结合实现,人体舒适度四大因子的全控制,可以为室外观展游客提供理想避暑休憩场所。

 

  记者:在所有的液体都是不能带进世博园区的情况下,游客该如何解决饮水问题?

 

  林选泉:由于不允许参观者自带液体食物入园,园区的饮水提供以饮料出售与直饮水设施供水相结合,在浦东园区内按照服务半径100m左右,建设期间共设102处饮水点(现在运营期间又增设了56处),结合广场休息区和集中绿地统一布置饮水点。通过研究饮水基本参数并建立计算模型,能满足人均日饮水量1.5升,日最大供水量可独立满足60万人的需求。

 

  直饮水机设置3总不同高度并贴有饮水机使用指南,,以满足残疾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用水方便。直饮水机水质达到国家“饮用净水水质标准”,并有设有防水源“二次污染”装置,在园区在管网末梢用水点或直饮水用水点处设立了13处直饮水在线监测点进行24小时监控分析,确保园区室内直饮水的安全。

 

  记者:面对巨大的人流,我们是如何设计座椅系统以供游客休息的?

 

  林选泉:为坐而设计,坐凳设施分为两类:固定式(30%)和可移动式(70%)。采用专业厂家成品定制,模块化生产,可拼装组合,便于后期运营的调配,按人流需求便于移动。体现灵活设置满足场地需求。

 

  固定坐凳主要是结合固定遮阳设施、绿地、高架步道以及展馆阴影区等有遮阳的区域设置,其中80%结合遮阳。

 

  设计中根据预期客流量和人的体能指标预估坐凳数量指标进行测算,其中,世博浦东11组团的场地座椅建设期间实施数量近3万座,达到5.36 座/100m2,能满足高峰日馆外每位游客步行60-90分钟休息15-20分钟的身体体能需求。

 

  在本次采访即将结束时,林选泉先生向记者表示:如果把世博的展馆建筑看成是“图”,那么世博外部公共空间就是“底”,是“背景”与“环境”。对于世博盛会来说,世博公共空间的的设计同样希望给人留下最广泛印象的所在。通过场地设计,展馆建筑围合形成具有传统“街区”生活的广场与街道,会后尽管大多展馆建筑拆除了,但空间肌理被保留了下来,在这个基础上重构充满自然气息的街区景观、充满绿色理念的街区交通、充满生活气息的街区生活。当世博场地重新回归城市生活,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选泉设计--------

www.linoliu.com 

blog.sina.com.cn/linxuanquan

精专小美   无为景观

园林景观 丨 装配式花园阳台 丨 建筑设计 丨 城市街具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Smart city street furniture    Architecture 


2010上海世博会  陆家嘴金融城更新 上海中心大厦外环境  

        公共空间总设计团队

Email: hr@linoliu.com   QQ:2644105441

TEL:86-021-51796296



友情链接:选泉设计博客  
我要啦免费统计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沪ICP备13040278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7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