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泉评论

选泉城市评论:拆围墙 除了西门庆偶遇潘金莲外还为什么

原文链接请点击官方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ed6db60102xigl.html

 

    这几天活跃在各大媒体,朋友圈的一个话题是关于新建小区拆围墙的事。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下面这条段子了:
    假如潘金莲不开窗户,不会遇西门庆;不遇西门不会出轨;不出轨,武松不会逼上梁山;武松不上梁山,方腊不会被擒,可取得大宋江山;不会有靖康耻、金兵入关,不会有大清朝;不会闭关锁国,不会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中国将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他诸侯都是浮云。小潘呀,闲着没事你开什么窗户!……这一切因缘际会,都是因为当年哥哥嫂嫂住的小区没有围墙……(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由于居住小区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参与讨论的也是方方面面的利益体,但是我可以想象着对于房地产寒冬的城市规划设计领域,无异于一个可以满血复活的话题,各路大仙终于找到一个抓眼球的方式,把各种相关的不相干的话题往里面套,可想而知,对于沉寂的多年靠炒西方概念生存的学术界,接下来终于有活干,有课题研究了,各种学术研讨会又可以热炒一段时间了。比如:"从西门庆与潘金莲偶遇论开放街区能增强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滤过各种的需要所谓严谨的文献研究,田间数据采集,选泉设计作为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倡导极致小美的设计机构也提出我们的一些思考观点,我觉得提倡街区制,抛开短期的各种不适应,各种利益的重新分配,从长期来说对大家无异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的不适应更多的有点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一天要把笼子打破,让你高飞,你有对外界不确定的恐惧。
   很多到过欧美国家的人都感叹城市环境的优美以及开放性的街区设计,当然他们得益于整体外部环境的稳定,包括治安良好,社会高度文明,城市建设成熟等,所以,当我第一次身处于美国boston周边乡村的高校的时候,我也搞不清楚什么时候我是在自己所处的高校,什么时候到了小镇镇中心,以及住在一个美国老太的独立别墅,房东老太让我不要锁别墅门睡觉的时候,我有点不适应。但住久的我也不锁门了。但是,出门就是大片的绿地,到哪里都可以走捷径,不需要绕过很多围墙才能达到目的地,这种感觉还是很爽的。


在公共绿地上愉悦玩耍的小朋友和晒太阳的父母
    在欧洲的一些小镇,各个别墅前面的小花园,没有晒内裤胸罩,晒被子的,开放性的花园布置的各个精致无比,通过几净窗明的窗户还可以看到内部的一些布置,没有触目惊心的各种围墙,鸽子笼,这个城市环境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安静祥和。


    其实对于这件事,大家无非担心几件事:
1)街区式的安全性
    现在的居住小区,即使高墙树立,监控头到处布,一到过年过节人口稀少之时,还是常常被偷盗,所以与其用机器来作为监控器,还不如用人来作为监控器,人气旺的区域犯罪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犯罪猖獗一般都发生在人烟稀少之地。在很多东西方对于城市活力的研究中,都有一条说,人与人的交往,童年的游憩活动很多是发生在少受交通干扰的街道上,那时候很少有居住区的概念,一般都是前街后院的街道生活,交往就很自然的发生在日常生活的街道里,而这种人际交往多的空间,每个邻居都可能是你家的监控器,而且因为彼此熟悉,大家更有个相互的照应,有问题通过电话网络可以更快的解决问题,假如你所在的街区有一群活跃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抓小偷不是分分秒的事。围墙,从心里上也代表了一种自我封闭,抗拒,只应该存在于需要加强管理的封建社会,比如古代长安的宵禁制,而不是现代这种开放的社会里。

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的生活的彻底改变在于现代城市建设的逻辑是为车而设计,所以丈量城市的尺度就是以车为标尺,这样,对应于这样的标尺,就需要宽阔的大马路,雄伟但缺少细节的建筑,因此也带来了交通安全,汽车尾气,汽车噪音等等问题。今天的开放小区,将小区道路与市政道路进行连接,也带来居住业主对安全以及环境的担心。解决这样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对策,比如社区的安静交通策略,或者干脆恢复成人行交通空间。在欧洲60年代提出了一个人车共享的社区和居住区街道。是首先在荷兰推出了一个“woonerf”居住区街道,这个单词在荷兰语中的意思是“宜居的街道”,在这种街道上,步行者和骑自行车者具有优先权,它是一种“共享空间”,给步行者,玩耍的小孩,骑自行车者和低速的机动车来共同享用,将街道变成一个人人共享的公共空间,而不是汽车独享的通道。其实,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可能排除汽车的影响了,只是一味的接受或是抗拒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如何合理的处置两种的关系,才是政策实施者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2)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
    一些高档的小区之所以不对外开放,是因为它体量够大内部本身就有很完善的公共配套,而一旦开放,业主担心需要和外界的用户一起抢夺有限的资源。而这个问题的产生主要还是在于城市开放公共空间的缺乏以及开放公共空间的结构不合理,前者主要存在于今天的城市老城,而后者则是存在今天的绝大多数的城市,即使现在很多城市被评为园林城市,森林城市,但因为结构不合理,从总量上算是够的,但因为离家远,布局不合理,对于使用公共开放空间的主体老人小孩的日常可达性也是深受影响的,而小区的公共开放空间则有尺度适合,空间辐射合理,收到交通困扰的影响小的特点,如果一旦资源有限,必然会引发住户与外面用户的矛盾。同时开放空间的公共配套也是不均衡的,很多公共绿地,真的就是一块简陋的绿地,只是几棵树,一条路,连个凳子都很难寻到,更别说什么配套设施了。公共资源的分配还涉及到下面一个问题,要一起开放的不仅仅只是居住区。
3)“私有化”的公共空间
   因为土地在中国是共有的,但很多共有的其实是私有的,共有与私有其中在中国分的不是很清。根据城市规划的原则一定的服务范围距离要设置一定的公共配套设施,比如学校,医院,体育设施,绿地,政府办公用地,图书馆等,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共资源,很多还是用围墙来拦起来的,很多中小学就在居住区旁,也有很好的绿地,很多的体育设施,但老百姓是进不去的,我公司对面隔着一条小马路就是一个中学,有很大的一个操场,有红色的塑胶跑道和球场,除了早上升旗,上体育课外,一周5天极少看到小朋友在上面玩,但日常我们只能绕着周边的狭窄的道路人行道散步,只能隔着围栏看看就好。即使是在上海这样的高度国际化的城市的浦东新区的世纪公园至今依然是收费的,世纪公园旁边体量巨大的各种行政办公区也是围着围栏,这些用地与城市居住用地以道路为界,各自为政,导致城市空间隔离破碎,所以才会导致很多地方“看起来近,走起来远”。安全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安全更是社会制度问题,而不是仅仅靠空间阻隔就能保住安全。所以,如果居住区要走社区化,那么首先应该开放的是这种“私有”的公共空间,否则是无法完成一个互通有无的网络的。

来源:网络(平日里空空的操场)
备注:本文版权属于”上海选泉设计“,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文中图片除说明外,均为选泉设计刘月琴所拍摄。

 

 

--------上海选泉设计--------

www.linoliu.com 

blog.sina.com.cn/linxuanquan

精专小美   无为景观

园林景观 丨 装配式花园阳台 丨 建筑设计 丨 城市街具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Smart city street furniture    Architecture 


2010上海世博会  陆家嘴金融城更新 上海中心大厦外环境  

        公共空间总设计团队

Email: hr@linoliu.com   QQ:2644105441

TEL:86-021-51796296



友情链接:选泉设计博客  
我要啦免费统计 信息产业部网站备案:沪ICP备13040278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3788号